在操場東北邊的樹上發現了好幾隻「白色脖子」、「黑色頭毛」、「橄欖綠身子」的中型鳥,牠們的名字叫「白環鸚嘴鵯」。
「白環鸚嘴鵯」身長約近20公分,可能很多小朋友沒看過,其實牠們是生長在低海拔的樹叢環境中,常會三兩隻小群活動,以昆蟲和其幼蟲、果實、漿果或種籽等為食。我們學校的校園環境非常適合牠們生活,所以下次到這個地方留意一下樹上狀況,或許就會發現鳥蹤。
小安:你真好,不過老師和護士阿姨教過我們要注意飲食衛生,還是謝謝你的好意哦!
台南縣後壁鄉,位於 八掌溪南岸,小南海邊的高地,環境清幽雅淨,是學習的好地方。
ㄟ去吐喔!H2O ToGo水環境探險隊
人類逐水草而居,台灣許多鄉村聚落就是這樣形成,台南縣後壁鄉土溝村的地名也因此而來,沿著土溝大排而興建的農舍宛如水上人家,隨著經濟進步生活水準提高,居民對早年相依賴貫穿社區的土溝大排的水環境卻未相對的關心重視。
2007年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邀請日本鄉村規劃專家平井秀一先生與土溝居民,在社區進行水環境資源的田野調查工作坊,引發土溝居民對社區水環境污染嚴重的反省與思考,也驚覺水質污染的嚴重與環境教育的欠缺,息息相關。
「ToGo水 環境探險隊」構想希望結合學術研究單位「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社區營造組」與社區組織「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及學區內的「永安國小」,透過教案、 教材設計,引領社區學童以步行探索的方式,和社區居民一起認識河岸景觀特色、發現污染源、體驗土溝大排和社區生活的密切關係。
在水環境的探險過程中,計畫由台南藝術大學的研究生引導學童學習五感觀察的方法聽、視、嗅、觸、味,以快速寫生的紀錄方式,描繪土溝水環境的現狀加深印象 及趣味性,探勘後以學童與居民、學者座談互動討論的方式,探討土溝水環境未來改造的願景,為打造美好生活環境的基礎紮根。3月5號(三)下午1:00~4:00舉辦。